聚力品牌建设 赋能新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强国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进一步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品牌,有助于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十四五”期间,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以文旅产业发展塑造地方优质名片,不断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持续深化文旅强市建设,发挥品牌的创新与引领作用,推动地区文旅经济快速发展。
品牌创建引领文旅发展。一是景区品牌提质升级。2024年12月,宝泉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继2020年八里沟景区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4年之后,新乡市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新乡市成为全省第三个拥有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省辖市;辉县市成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史上首个“一县双5A景区”的县域城市。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提升了新乡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提振了全域旅游品牌化发展的信心,为后续文旅强市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积极创建旅游度假品牌。2022年,成功创建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我市沿黄地区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新乡市展示沿黄地区独特生态风光与文化底蕴的亮丽名片。2024年,辉县市五龙欢腾度假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辉县市第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辉县市也成为全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最多的县区。现在的辉县市依托南太行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地貌特征,形成高等级景区与高品质度假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新乡市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方并重、全面发展的模式迈进。
旅游资源普查为文旅强市建设提供坚强支撑。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2024年新乡市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参加开展了历经20年之后的第二次全国性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普查类型涵盖8个主类、26个亚类、116种资源类型,为全市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普查数量创新高。全市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3267个,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居全省第三位,较2003年增长了579.32%。全市五级旅游资源141个,占全省5.88%,四级资源466个,占全省7.34%;资源单体数量排名前三的县区分别是辉县市6281个,卫辉市5001个,获嘉县4685个,县(区)普查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排名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三、五位。二是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我市的旅游资源类型极为丰富,从资源呈现的特征来看,建筑与设施类12074个,占比51.89%;历史遗迹类3979个,占比17.10%;旅游购品类2527个位居第三,占比10.86%,呈现出明显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旅游资源为辅的结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辉县市、卫辉市集中了全市69.50%的特品级旅游资源,充分彰显出南太行的资源禀赋,是新乡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三是扎实推进资源普查。此次资源普查,新乡市通过思想动员、机制创新、全民参与、精准培训、全面落实和技术赋能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市先后召开56次会议统一思想,明确旅游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创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组建共计3965名信息员组成新乡市旅游资源普查信息员队伍,并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通过编写简化手册、建立三级技能传递链和“村级信息员+本土专家”双轨制,有效提升基层能力。秉持应普尽普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员“本土专家”优势深入摸排,并借助“传统走访+技术工具(如微信群、GIS系统)”及“信息员初报→第三方复核→专家抽检”双重验证机制保障数据质量与效率。信息员将每个旅游资源单体的地理坐标、信息和图片录入系统后,经过县—市—省三级专家层层审核,确定每个资源单体的特征及等级,保障每个旅游资源单体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全面摸清家底、挖掘优良资源和富集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旅融合成功构建快进慢游体系。凝聚交旅融合发展品牌合力,以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为抓手,支撑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晋、沿太行、鹤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破新乡南太行区域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7个高速出入口覆盖南太行主要景区。八里沟、宝泉、万仙山、关山、轿顶山、龙卧岩、跑马岭等众多的国家4A级及以上山水景区实现高速直达,从郑州出发1.5小时可以一站式直达新乡南太行13个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更加完善,成功将新乡市打造成为“1小时旅游交通圈”。其中新晋高速韩口隧道创下了“世界最长的公路螺旋隧道”吉尼斯世界纪录,将山西晋城到新乡的路程缩短至一个半小时。沿着高速看太行,已经成为新乡旅游的一张亮丽品牌。
“十五五”时期,新乡市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擦亮旅游品牌,健全文旅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的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