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务网!
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Xinxiang Municipal Culture,Radio & Television and Tourism Bureau
网站首页
政务动态
动态要闻
政务公开
机构职能
规划计划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行政许可、处罚强制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信息
权责清单
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公共服务
演展信息
牧野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区景点
乡村旅游
星级饭店
旅行社
精品民宿
公共文化设施名录
旅游休闲街区
互动交流
微信
领导信箱
信件查询
信件选登
党的建设
政务服务
全部
标题
标签
内容
搜索
高级搜索
关闭
高级搜索
搜索位置
全部
标题
标签
内容
搜索内容
发布时间(搜索结果发布的时间段)
-
显示条数(搜索结果每页显示的条数)
10
20
30
40
搜索
搜索结果
共
2211
篇文章
2021-06-16
慕完墓志
慕完墓志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一月立石。志石长83厘米,宽78厘米,厚32厘米。大约七十年代在新乡市茹岗出土。 志文楷书,共40行,满行44字,公约1600余字。慕完,《元史》无传,只《新乡县志》、《河南通志》有简略记载,如《河南通志》记为:“完,新乡人。明敏有大志,学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决狱,持法公允,至顺间封魏郡公。”墓志记载详实,丰富了史料,也纠正了史书中不确切之处。
2021-06-16
临清驿造像碑
临清驿造像碑 唐代。通高250厘米,宽90厘米,底座(方趺)高40厘米,厚56厘米,宽113厘米。 碑额四龙缠绕,刻工精湛,龙身涂有翠绿色彩,额中部有一龛雕造一佛二菩萨,碑的两侧面为团花莲枝纹饰,正面碑文上方和背面上方为唐开立七年建造此碑题记,背面下方为宋嘉祐二年重建此碑题记。此碑保存较好。清嘉庆十四年(1819),官编《全唐文》收录此碑文,可见此文价值不同一般,为唐代珍贵名碑之一。
2021-06-16
经幢
经幢 宋代。通高75厘米,径22厘米。 经幢一般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构成。此经幢现仅存幢身部分,幢身为刻经的八棱柱体,其上所刻经文基本可辨。对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史等均有较高的价值。 经幢是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是仿照佛塔形式做成的多角形石柱,上面多刊刻佛教经咒等,主要置于寺庙中或墓葬旁。
2021-06-16
交脚弥勒石刻造像
交脚弥勒石刻造像 北朝时期,高52厘米、宽50厘米。 本造像正面深浮雕一交脚弥勒,肉髻大耳,目微闭,着交叉式披肩,左手下垂扶膝右手残,双脚相交坐于座上。是早期的弥勒菩萨造像,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后来的大肚弥勒佛形象完全不同,在造像艺术风格上保留了比较多的印度及西域特色。 本座造像呈思维状,从背景上的飞天等装饰看,应和敦煌石窟处于同一时代,是思维菩萨的一种造像形式。早期的弥勒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
2021-06-16
获嘉安村造像碑
获嘉安村造像碑 东魏天平四年。碑通高74厘米,宽142厘米。 碑中部凿一佛龛,龛上刻一佛二胁侍,佛为肉髻大耳,博衣宽带,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和与愿印。下衣有稠密的折褶纹,覆于须弥座上沿,后有项光、背光。二胁侍着冠有项光,足直立莲花座上,身上披帛在腹部呈十字状相交,碑文右侧为造像题记,楷书带有隶意。文十六行,满行三十二字,字体筋骨浑厚,粗犷有力。碑文中有“获嘉县东清流福地”的安村的记述,这正是对历史上获嘉县的地理位置作了最有力的佐证。
2021-06-16
汉白玉雕大势至菩萨
汉白玉雕大势至菩萨 明代。高146厘米。 该造像头戴花冠,身着褒衣,胸佩璎珞,手捧宝莲,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其上刻有年份和大势至菩萨名号,原在辉县白云寺供奉,当地俗称为“玉石奶奶”。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八大菩萨之一,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或“阿弥陀三尊”。极少单独供奉。大势至菩萨能够给众生智慧之光,使众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大势至菩萨造像,手持法器多是以莲花为主,亦多是头戴天冠,而天冠中有宝瓶。
2021-06-16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唐。通高1.70米,每边宽0.20米。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略称《尊胜幢》,是指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的石柱,其形状多为八面形。正是由于佛教宣称雕造《尊胜幢》能解除一切恶道之苦,故在很多地方都可见此实物。该幢幢身为八棱柱体,所刻经文,清晰可辨者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该经幢对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史有较高的价值。
2021-06-16
畅定安造像碑
畅定安造像碑 北齐。通高44厘米,宽50厘米,厚14厘米。 此碑为卧碑形制,上部有两龛造像,佛皆肉髻,着长环状襟外衣,内衣袒右肩,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两手置于腹前。碑龛左右皆为造像题名,龛下为题记,题记年代为“大齐天保五年岁次甲戌四月丙辰朔二日丁巳”。
2021-06-16
白石造像
白石造像 南北朝时期。通高17.5厘米。 此像品相完整。其头顶宝冠,面目慈祥,褒衣博带,立于方座上。因经历隋唐灭佛运动,如此完美的白石造像并不多见。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后赵统治区活动兴盛,佛教造像活动也日益频繁,出现了独具艺术特色的白石佛教造像。
2021-06-16
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像 明代。通高163厘米。 此像头戴宝冠,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胸前及衣裙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身穿天衣,下身着长裙,裙边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右腿支起,踏于岩石上,右臂放于右膝上,左腿下垂,呈游戏坐姿,眼前仿佛一池清水,静看水中之月。
<
...
26
27
28
29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