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场战国街区,10分钟到位!”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徐庄村,刚拍完现代悬疑剧的团队扛起设备,穿过欧式别墅群与市井街区的折叠空间,直奔毛遂故里风情街。“以前换个场景像搬家,现在在这儿转场,比点外卖还快!”制片人话音未落,黄河落日已为世界最古老斜塔玲珑塔镀上金边——这座“天然影棚”正以颠覆性模式开辟影视产业新赛道。
作为中原微短剧新高地,平原示范区产业集聚效应正加速显现。目前,日新阅益、战旗影视、亚琪影视3处专业化影视拍摄基地已落地运营,12家微短剧企业扎根发展,另有10余个项目正在洽谈。数据显示,单部微短剧平均制作周期仅需3 - 5天,高效的生产模式带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是什么让平原示范区成为影视圈的“流量密码”?答案藏在它的“数字基因”里。
日新阅益竖屏影视基地负责人佀玙祥摊开取景图:英式庄园的浪漫草坪、法式别墅的雕花回廊、中式庭院的飞檐斗拱,在15分钟车程内次第铺展;胡窑村的古朴弄巷与田园牧歌相映成趣,奥特莱斯的时尚脉搏与黄河落日的雄浑壮美奇妙共鸣,玲珑塔的历史人文与黄河滩的自然水系完美结合......这种场景密度与时空跳跃性,让短剧作品单日轻易完成6次转场,极大提高拍摄效率。
面对日均涌入的10余个剧组,平原示范区争取入局,通过制度创新与数字引导加快短剧企业集聚,拉动形成新产业新赛道。2024年,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的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成立,出台扶持政策,构建“周调度、月研判、季攻坚”机制,并打造微短剧一体化运营中心,构建“15分钟服务圈”,提供订单式服务与定制化场景。
亚琪影视负责人孙鹏对此深有感触:“祝楼乡的道路协调、凤湖夜戏的电力保障,专班2小时内‘闪电’响应,这种‘开挂’般的服务,直接把拍摄成本砍掉大半!”
更值得关注的是,示范区建立起覆盖微短剧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创新推出“拍摄场景数据库”“诉求24小时响应”等机制,深度激活158处拍摄点位资源价值。同时,带动21家酒店、30处厂房楼盘等配套产业升级,实现“流量-留量-增量”的经济转化闭环。“我们正紧扣‘强链补链’目标,力争2025年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协调’产业生态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平原示范区正绘制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蓝图——这里不仅是微短剧的“造梦工厂”,更在构建“基地+文旅+人才”的全产业链生态。当剧组的灯光照亮每个角落,当地村民化身群众演员,特色民宿变身剧组驿站,数字光影与人间烟火在此完美交融。这座“平地起惊雷”的“平原剧集地”,正带着数字文旅新基建的磅礴力量,在流量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