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11号提案 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31 18:50:07  发布人:  阅读次数:161次

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11号提案

答复的函

 

尊敬的范黎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完善文旅全链条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新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结合了现在的实际形势,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建议直指要害、深入浅出,不但思想有高度,同时还能落地可操作,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文旅行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融入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文化、大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以产业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旅游新业态布局,不断迭代和升级旅游新业态品质,持续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总体情况

新乡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遍布,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均有遗存,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为平原省省会。新乡旅游资源丰富,以共城遗址、西明寺造像碑为代表的文化古迹,以万仙山、八里沟等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景观,以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沿黄景观,以百泉、潞王陵、张泗沟古村落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刘庄、唐庄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及以辉县大北农白马玉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具特色。

根据新乡旅游资源类型和聚集特点,目前初步发展形成西部南太行山水旅游带、中部牧野文化旅游带、东部沿黄旅游带和红色乡村旅游带等四大文旅产业带。一是西部南太行山水旅游资源。南太行在我市分布的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资源景观密集丰富,荟萃了太行山的山水精华,重点分布在辉县、卫辉一带。现已开发出万仙山、八里沟、宝泉、关山、跑马岭等景区。二是中部牧野文化旅游资源。新乡古称鄘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新乡境内保存了许多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百泉、潞王陵、比干庙是其中的代表。三是东部沿黄旅游资源。黄河在新乡境内流长约170公里,滩区总面积达1290平方公里。黄河滩区拥有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青龙湖、曹岗险工、万亩刺槐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四是红色乡村旅游资源。新乡是一个劳模辈出的地方,有建国以来在全国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五名共产党员之一的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中国首届十大女杰”之一的刘志华,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张荣锁等一批劳模聚集群体。新乡红色劳模群体的创业精神和他们工作学习的乡村,形成了以红色创业精神为主体的独特红色乡村旅游资源。

据2003年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新乡市共有资源单体3425个,居全省第5位。其中,有黄河湿地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文保单位20处。截至目前,全市已对外开放32家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8家,2A级景区1家),培育创建省级旅游特色村58家,文旅业已逐步成长为新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市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新乡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政策支持,激发文旅行业发展活力。

2020年,成功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结合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前期座谈、专题调研等方式,理思路、定目标、提要求、敲重点,印发《中共新乡市委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新发〔202017号)、《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新政办〔2024054号)、《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新政办〔202053号)等文件,提出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2021年,为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新乡市文旅产业发展奖补引导资金使用办法(试行)》(新政办〔202127号),从项目建设、宣传营销、品牌创建、智慧文旅等四个方面细化资金奖励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以小资金撬动市场大活力,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二)文旅产业融合互补,助力文创培育持续发展。

一是“工业+旅游”。发挥新乡传统产业优势,指导原阳九多肉多酱卤文化园对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设施、提升园区品质、优化接待服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二是“教育+旅游”。宝泉景区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斩获国家级招牌。培育指导全市中小学校成功创建国家级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营)地1所、省级4所、市级35所。宝泉、轿顶山研学课程入选2021年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课程。三是“交通+旅游”。随着新晋高速、沿太行高速、鹤辉高速、濮卫高速、兰原高速5条高速同步建成,尤其是辉县市开通的九个高速下站口,九桥、九遂的“三九”高速平台增加沿线旅游资源优势,太行山区域重点景区串联成片,黄河两岸干线通道进一步畅通,有效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辉县市在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开通旅游专线和城区观光巴士,实现全域景点有效串联、快旅慢游;打造旅游公路服务区5个、设立旅游志愿服务站50余处,有效服务通景沿途游客,逐步构建多层次“快进慢游”交通公路、乡村旅游风景带及景区连接微循环路网。四是“夜经济+旅游”。培育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辉县市万仙山郭亮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培育东方商业文化商业步行街、获嘉同盟古镇等2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引导关帝庙历史文化街、获嘉同盟古镇、平原示范区王府井奥莱商业小镇、宝泉景区、万仙山郭亮村等发展夜间文旅消费项目,培育夜游消费业态。打造“白+黑”沉浸式体验活动,八里沟“云峰星宿”、宝泉帐篷露营等,开发八里沟“太行梦境”夜游项目,以沉浸式山水夜游为核心,以“太行人家”沉浸式主题街区为基础,结合“太行夜宴”餐饮文化,打造集夜游、夜宿、夜宴、夜集于一体的夜间商业生态。

(三)品牌提升质量,推动基础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实施“星A计划”。通过创建旅游景区龙头品牌去打造精品,以创建促升级,使旅游业态产品更加丰富。宝泉景区自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投资20亿元建成崖天下景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底观景平台”祥云观景台、“世界上山体内的最高电梯”L型洞穴电梯、“世界上最大单体单层轿厢”洛伽寺索道等三大世界之最;投资2亿元对原有宝泉·大峡谷景区的游客中心、入口停车场等咨询集散体系,全景导游牌、方向指示牌等标识系统体系,以及外围周边环境整治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五龙山旅游区自2020年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累计自筹资金投入1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9月,长垣市驼人医学博物馆自筹资金87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月,伯玉君子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我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32家,同比增长22.22%。二是以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文旅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对标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河南省旅游特色村等行业标准,对纳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品牌的重点单位上门服务,就乡村设计、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康养旅居等问题,组织专项工作组上门服务,实地指导水磨村、清水坪村、伯玉村和杨厂村等多个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谋划具有较好资源禀赋、良好市场前景、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项目。重点围绕旅游要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服务能力和提升服务水平、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含监测帮扶人口)深度参与,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目前累计已对全市25个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进行对口帮扶,脱贫地区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旅游资源。

发布悬崖度假、研学旅行、非遗体验、牧野探古等10条夏季特色旅游线路,卫辉太行赏花之旅、“诗画金秋”丰收喜乐之旅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个景区(点)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线路。

(五)推动行业智慧化建设,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一是加快推动景区实施智慧提升工程。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全市4A级以上景区积极围绕智慧旅游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开展软硬件升级。我市八里沟、宝泉成功创建河南省五钻级智慧景区,分别获得省财政奖励50万元,万仙山成功创建三钻级智慧景区。按照钻级智慧景区建设标准,八里沟与腾讯·大豫网合作,开发了八里沟综合管控平台、大数据平台以及导游导览和投诉建议平台,宝泉景区拥有完备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572个300万高清摄像头实现了景区监控全覆盖。大型智能指挥调度中心和大型数据管理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旅游市场的精准把控。目前全市11家4A级及以上景区(目前4A级及以上景区13家),共安装3200多路摄像头实现监控全覆盖,6家景区建成智慧化平台。二是创新建设文旅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文旅市场视频监控平台。2021年,与电信公司按照“多元互补,多元共建”的方案整合原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日常监管视频,该平台目前已接200余路,800余摄像点位,通过线上监管,有效节约行政成本,初步解决了“优化营商环境”和日常监督检查的工作矛盾。三是积极探索数字文旅应用新模式。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聘请第三方建设并运营新乡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先后实现了与12个县(市、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工作,打通了县级与省级公共文化平台——“文化豫约”互连的堵点,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数字资源互通共享,整合多样文化资源,打造群众手边的群文集会。同时发挥试点优势,积极利用上级资金进一步完善提升新乡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强化平台服务能力,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服务总平台、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中心、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大集成、大展台。新乡市博物馆积极推动“数字博物馆”建设,通过应用虚拟展览、自助导览服务等,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有效融合的参观模式来漫游博物馆。市图书应用阿法迪云智能图书管理平台、自助办证、借还机、“知识视界”3D互动知识模型等智慧化软硬件设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

(六)文创产业培育持续加力。

成功牵手泡泡玛特,泡泡玛特全球客服中心、区域旗舰店建设加快推进。挖掘培育华冠、解忧造物、南太行文创等一批文创企业,开发文创产品200余款。“新小爵”系列、“十二生肖”香囊等亮相深圳文博会、鹤壁文博会备受推崇,首款城市文创冰淇淋多次登上热搜,融合新乡元素推出“玉璧馨香”等10余款文创月饼深受市民喜爱,辉县太行柴瓷、核桃微雕、卫辉工艺葫芦等多次受邀参加大型展会,集辉县山楂、卫辉卫红花、封丘金银花等特产的文创礼盒作为豫台经贸洽谈会伴手礼,受到与会嘉宾一致好评,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类型文创产品倍增,文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市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通过馆企合作、馆校合作,推出“牧野礼物”50余件(套)。

(七)宣传推广助力文旅出彩。

一是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老家河南·畅游新乡”等主题,策划举办八里沟山海徒步音乐节、宝泉山谷露营节、中原农谷首届桃花节、封丘油菜花旅游季等活动65场。二是创新文旅宣传营销。邀请浙江卫视走进宝泉录制《青春环游记4》,景区网络曝光量大幅提升。借势《封神》电影热播,策划实施“跟着《封神》游新乡”活动,创排《同盟封神大典》话剧,推介新乡文化文物资源。比干庙、武王庙等文旅景点纳入网易《我的世界》游戏场景,新乡文旅在潜移默化中走进青年游客群体。

(八)打造特色乡村文旅品牌,助力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文旅消费品牌。辉县市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文旅消费示范县。二是A级景区品牌。宝泉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定,五龙山旅游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同盟古镇、王府井奥莱·平原小镇、同力水泥成功创建3A级景区,同盟山成为2A级景区。三是研学旅行品牌。宝泉被评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四是乡村旅游品牌。成功打造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9个、休闲观光园区2家、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家。五是乡村康养度假品牌。新增卫辉苍峪山旅游度假区、辉县轿顶山旅游度假区等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产品持续扩容。指导万仙山郭亮旅游休闲街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推荐辉县市郭亮村等12个村为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验收单位,已经省文旅厅和乡村振兴局复核验收,全部验收成功。六是乡村文化产业品牌。辉县市、原阳县纳入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新乡县大召营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

(九)打造优秀人才队伍,提高整体行业水平。

通过选派参加上级赛事展演、举办大型活动、大抓岗位练兵等挖掘优秀人才,演艺公司万正红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实现我省地市级该奖项零的突破),刘亚飞获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金奖,6人入选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7人被评为省文旅文创先进个人,我市代表队在全省红色讲解员大赛中总分排名第3,新乡市康辉国际旅行社导游孙盼获河南省第六届导游大赛三等奖,市支队与广西崇左市开展东西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对口交流协作,提升两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水平。组织全市文物保护职业技能交流会、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交流培训会,提升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对文物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文物行政执法的认知度,对推进全市文物执法队伍专业化程度建设、打击涉文物违法行为、着力构建全市文物保护格局有重大意义。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向基层执法人员讲授法律法规与行政执法实务,提升基层执法水平。为“兴文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安全保障工作

(一)做好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一是高度重视,专题部署。“春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前,资源开发科按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下发安全生产提示函6次,防范前置,强化督导检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全力做好假期安全稳定运营和有序开放。二是强化重点,专题提示。科学分析研判假期风险点,向市交通运输部门、辉县市政府、卫辉市政府专题发函进行提示,对交通运输部门及相关政府提出建议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增强假期安全防范工作力量,提升服务质量,为“五一”旅游市场的平稳运营提供交通安全保障。三是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全年景区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维护文旅市场稳定,助力文旅行业繁荣。

一是优化市场环境绝不动摇。持续深化文旅市场日常监管,全面优化文旅发展市场环境。二是坚决管好市场主体。先后开展违规组织高校学生旅游整治、剧本娱乐管理专项行动、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文化市场“闪电”I-III号行动等,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经营场所3300多家次,立案查处56起,行政处罚39.74万元,有效震慑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全省文旅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暨工作部署会在我市召开。先后开展“查漏洞、补短板、保安全”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百日行动”、文物系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行动,出动检查人员1871人次,检查企业场所2181家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处、燃气安全隐患7处、一般安全隐患162处,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四是坚决维护行业稳定。文旅系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非法犯罪配合主动,文旅市场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平安景区创建持续深化,打击治理“黑广播”效果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对于文旅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深入贯彻国家、省关于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建立健全新乡文旅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旅全链条服务体系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新乡文旅业的发展。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