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30号提案
答复的函
尊敬的许兴兴老师:
您好!由您执笔起草的《关于“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市第十三届政治协商大会第二次会议第330号建议)已收悉。该建议从我市文化建设上出发,提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对此,作为市政府的文旅工作部门,我们对您在我市文旅工作发展中做出的深入思考和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诚挚的感谢!现就您提出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围绕“健全文化设施基础,提升乡村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助力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强乡村文化设施,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活力
一是持续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乡镇级分馆全覆盖,图书馆流动服务、通借通还等基本功能在辖区内实现;文化馆分馆服务达到六个统一,让乡村群众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到市县两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达标率。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组织县(市、区)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和设施,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二是提升文化服务活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群星耀牧野”“健身广场舞”等品牌文化活动,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着眼免费开放,发挥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单位免费开放的服务机制,推进错时开放服务;充实文化服务内容,在满足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三是积极开展文艺辅导,组织公共文化单位的文艺师资力量,经常深入乡村开展文化艺术普及和培训,提升乡、村文化专干、文艺骨干和基层文艺爱好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倡导和引导乡、村自办文艺节目;开展好寻找村宝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和引领乡村文化活动的活跃开展和持续繁荣。
二、凝心聚力,精准指导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借助“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调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卫辉市将南寨村、罗圈村、里峪村,凭借高速开通的优势地理位置,串片连线,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里峪村,紧抓创建机遇,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协调下,与河南朝前建筑公司达成了有村民、村集体和专业运营公司三方合作项目,内容涵盖精品民宿、景观打造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总投入5000万元的合作意向。平原示范区杨厂村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引进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台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预制菜加工车间、冷库等项目工程,持续擦亮“千亩樱花海棠园”品牌。近两年来,共计打造项目14个,累计争取投资约10530万元。二是花式营销,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制定满足不同层级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线路。策划以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态旅游向乡村振兴转化成果的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打造涵盖森林、山岳、时令采摘、特色民宿餐饮等多元自然生态的精品旅游线路,3条线路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栏目进行推广宣传。郭亮入选文旅部、央视联合摄制的大型探访类节目《山水间的家》,进行专题宣传推广。通过对我市特色文化旅游元素进行合理筛选组合,分别在文旅业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进行新乡品牌宣传推广,新乡城市书房、新乡特色民宿且把新乡作故乡、新乡百泉涌金亭等特色品牌一一展示。创意设计新小爵表情包向微信发烧友免费推广宣传使用,通过一系列的定向花式营销宣传,让更多的游客知晓新乡文化并参与新乡旅游。三是大力提升群体性获得感。随着康养旅游示范村标准在农村深入贯彻落实,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困绕乡村发展的闲散农家院被充分利用,逐渐成为景观亮点。拆迁搬建、移坟腾地成为顺应乡村振兴的利好工程,新乡县大召营村整村按标整改推进,让乡村们感受到了身边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纷纷为村干部柬言献策,依托乡贤族长动员,补尝资金12.89万元,迁移了在村子中央地段的双墓坟头65座,腾出黄金地块4.8亩,用于规划建设村老年大学和中医馆。
三、产业赋能,提升乡村文化品质。
一是深化文化产业赋能乡村,2023年辉县市、原阳县成功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两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带动示范作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成功打造我市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辉县样板、原阳样板。二是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扶持非遗工坊做大做强,率先在全省评选出21家非遗工坊。2023年在宝龙广场举办了“首届非遗文创年味大集”,宣传推广非遗产品,深受群众喜爱。长垣市、辉县市作为河南省第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地区,参与全省的“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新乡市青年乡村营造行动点位占全省三分之一,辉县市郭亮村、辉县宝泉景区、长垣官路西村已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三是发挥各级非遗传承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乡村工匠。2024年1月,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文旅局等9家单位,共同认定公布我市首批乡村工匠16人,其中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6人。
最后,感谢您对政府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有您长期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相信我市的文旅事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