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动态要闻
红色宝藏——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2024年10月02日 09:55 浏览量:1911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革命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那么,有多少人知晓文物背后的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秉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红色宝藏——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为大家讲述新乡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回望光辉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一、新乡党组织的建立

 

鸦片战争后,新乡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救亡图存运动。新乡现存的革命遗址有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纪念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直至牺牲的暴质夫、张宗周的暴张烈士纪念堂。但天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新乡人民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1925年7月五卅反帝运动的高潮中,新乡党组织诞生了。

华新纱厂旧址,新乡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位于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纺织路1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1月,中共四大胜利召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建立党组织。中共北京区委便委派共产党员罗思危来到卫辉。罗思危以纱厂工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开展建党工作。罗思危先后结识了工人宋光明、王殿臣、石中金等,并通过他们介绍,在纱厂找到一份杂务工作。罗思危以干扫地、推车等杂活之便,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动员他们上工人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3月,罗思危发展了宋光明、王殿臣、石中金、刘海珠、苏际云、吴庆生入党,建立了党小组,宋光明任组长,这是新乡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卫辉华新纱厂党小组建立后,积极筹备建立工会组织。1925年4月卫辉华新纱厂工会在三圣庙街娄家大院成立,有会员数百名,张永成任会长,王士相任副会长。1925年5月,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1925年7月,在陈九鼎主持下,中共卫辉华新纱厂党支部成立,时有党员10余名,宋光明任书记,这是新乡最早的中共支部。在五卅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新乡党组织领导华新纱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总罢工。此后,1925年11月,1927年7月,又分别领导了2次华新纱厂工人罢工,规模较大,影响颇巨,为工人争得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华新纱厂也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典型实物,1921年,在卫辉著名爱国实业家王锡彤的支持下建立,是周学熙创办华新所属的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家纱厂唯一留存的一家,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原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位于平原示范区原武镇原武中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1月,中共党员卞诚受中共路(道清铁路)南工委指派,到原武县开展地下工作,在王村天主教堂传教班秘密组织青年抗日救国会,先后吸收会员30余名,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之后,他又进入日伪主持的原武中学,向学生灌输抗日爱国进步思想,培养积极分子,秘密发展党员。

1943年7月,中共修武工委副书记郭世英来到原武县中学,秘密召开党员会议,传达延安整风精神和修武工委对原武县工作的意见。在郭世英的主持下,正式成立了中共原武县中学党支部,有党员15名,隶属中共修武工作委员会领导。党支部书记卞诚,组织委员杨俊厚,宣传委员先后为李金玉、郭超。这是原阳县的第一个党组织。原武中学党支部的建立,标志着党组织在原阳县的革命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支部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活动,党员们利用各种方式搜集日伪情报,进行策反工作,在斗争中培养锻炼了一批党的干部。

杏园革命旧址。1940年7月建立的封丘县杏园党支部,是抗日战争时期封丘县第一个党支部。8月13日,许荫森在封丘县杏园村召开党员会议,宣布长封区委成立,张经任区委书记。

长封区委以封丘县杏园村为中心发展党组织,到1943年5月,这一带建有两个党支部,10余个党小组,200余名党员。区委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加强对日伪情报的搜集,以支部或党小组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先后建立3个情报站,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地委、分区表扬。区委还积极开展对伪军的政治攻势,常常一夜之间,村镇遍贴宣传八路军打胜仗,警告伪军停止作恶的标语,既震慑了伪军、汉奸,也对提振民众抗战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党领导的新乡抗日斗争

 

1938年,日军入侵,新乡长垣、封丘、延津、原武、阳武、汲县、新乡、辉县、获嘉相继沦陷。党领导新乡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新乡的八个县处于晋冀豫(太行)、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的结合部,党的工作范围划分大体上为:新乡、辉县、获嘉、原武和汲县(平汉路以西)地区属晋冀豫太行根据地;长垣、封丘、延津、阳武和汲县(平汉路以东)地区属冀鲁豫根据地。新乡境内平汉、道清、汴新(新开)三条铁路交汇,日军重兵布防,因而新乡大部分地区是日伪占领区,一部分地区是国民党统治区或游击区。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7月,晋冀豫党委发出《关于开辟豫北工作的指示》,指出:“把豫北创造成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豫北党当前的基本任务。”同年9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在林县根据地建立太行七池委、七专署和第七军分区。皮定均为七分区司令员,领导林县、汤阴、淇县、新乡、辉县、获嘉、汲县(卫辉)7个县的抗日武装斗争。皮定均将把卫辉的柳树岭村作为七分区司令部,紧紧依靠并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领导广大抗日军民减租减息、肃匪反霸,开展生产度荒运动,壮大抗日力量,发展革命根据地。

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7至8月,冀鲁豫四分区部队发起卫南战役,歼灭伪二十四集团军第六军主力5600余人,收复卫河以南大片地区,开辟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区的时机成熟。1943年夏末,冀鲁豫四地委建立中共延浚汲淇四县工委,李先贤任书记。10月12日,四县边抗日行政办事处在延津县原屯村建立,是冀鲁豫四专署下辖的县一级行政机构,姚步霄任主任。为了给予日伪军有力打击,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包围、封锁,加强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和四县边办事处负责筹建的地下交通线于1943年底基本开通。它西起太行根据地南部边缘汲县塔岗交通站,经延津、滑县,到冀鲁豫根据地的濮阳交通站,中间需穿过日伪控制区,全长100多公里,担负着传送情报、文件,为根据地筹运紧缺物资,护送干部过敌封锁线等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交通线从开通到1945年撤销,共护送冀鲁豫、山东、华中各根据地过往人员4千多人次,其中有陈云、陈毅、李富春、罗荣桓、滕代远等许多党政军高级干部。

辉县抗日政权旧址:1943年9月,中共辉县委员会在九峰山暖掌成立,属中共太行七地委管辖。随后,迁往西平罗村的崔家宅院,不久,县委会迁往别处。现存中共辉县县委西平罗旧址。1944年3月,辉嘉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刘方生任县委书记,刘西瑞任县长。1944年,日伪军再次侵占薄壁,辉嘉县委、政府机关和辉嘉县武工队从薄壁搬到宝泉办公,现存辉嘉县抗日民主政府宝泉村旧址。据太行区党委加强敌占城市、铁路交通线工作的部署,1944年冬成立新乡城市工作委员会,对外称为“新乡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救联会”。主要任务是派遣人员打入敌占新乡县城,建立地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隐蔽斗争,现存中共太行城市工作部新乡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1945年前后新辉县抗日民主政府曾驻于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滑峪村中部,现存新辉县抗日民主政府滑峪村旧址。

汲淇联合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4年12月27日,太行七地委决定淇县与汲县联合,成立中共汲淇联合县委员会,同时,成立了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县级军事组织,隶属太行军分区七分区领导。

原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45年3月,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一团在原武县一带开辟游击区。3月底,在官厂乡李家祖庙召开了附近各村、保参加的群众大会,在一团政委崔建功主持下,筹备成立了原阳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太行区七专署领导,辖6个区政府。

 

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河朔图书馆旧址,位于新乡市卫滨区解放路办事处卫河公园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书馆前身是1928年3月冯玉祥在新乡道清车站东侧兴建的中山图书馆。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先生所在的天津基泰工程公司设计绘制建筑图纸,天津祥记工厂承建。1934年动工,1935年8月建成。图书馆坐北面南,是具有明、清风韵的宫殿式建筑。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代表经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在美国“调处”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同日双方下达了于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按照协定,就商谈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及受降与日俘遣送事宜,由国民党政府、共产党、美国政府三方代表组成“三人会议”,中共代表为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先为张群,后为张治中、陈诚、徐永昌,美国代表为马歇尔。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分赴各地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调处军事冲突。派往新乡的为第十执行小组,亦称新乡执行小组,负责调处地区主要是豫北。

新乡是国民党抢占华北的南面门户和北进的战略基地。中共为了实现国内和平, 1946年2月28日,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将邯郸战役中俘获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等五名高级将领送到新乡,会见国民党驻军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与新乡执行小组三方首席代表。

1946年3月3日上午,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由徐州飞抵新乡,视察停战协定执行情况,在河朔图书馆听取新乡执行小组关于孟县、交通阻断等问题的汇报。刘伯承、王仲廉参加会议。当天下午,三人小组飞往太原视察,刘伯承同机前往。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5月5日,新乡宣告和平解放。当日,在新乡城北陈堡镇举行《关于处理新乡国民党守军的协定》签字仪式。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新中国初期政权驻地,位于新乡市牧野区和平路中断的卫河之滨北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布平原省建立,省会设在新乡市。平原省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辖新乡、安阳、濮阳、聊城、菏泽、湖西6个专区,56个县和新乡、安阳两个省辖市。平原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城市民主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恢复和发展新乡国民经济。修建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总干渠流经武陟、获嘉、新乡等县,至新乡市郊汇入卫河,全长52.7公里,灌溉黄河北岸的新乡、获嘉、汲县、延津等县72万亩农田,并且引黄济卫,便利了新乡到天津之间的航运。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开创了变黄河下游害河为利河的新纪元,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晁哲甫提名“人民胜利渠”,《平原日报》社论指出“人民胜利渠正式放水是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给人民生活开辟了幸福的道路”。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视察人民胜利渠时高兴地说:“今天看了小黄河,很高兴,这样天津用水困难也好解决了。”。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平原省撤销。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现存5组完整建筑:1座主楼、4座辅楼。主楼为当时省委首长办公楼及省委办公厅所在地。4座辅楼,分别为平原省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统战部办公楼。该建筑群作为原平原省时期遗存在新乡的唯一一处代表性建筑,它有力的证明了新乡这个城市在新中国的重要地位。

 

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打下以后新乡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积累了宝贵经验。

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纪念地,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七里营村、王屯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8月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省委书记吴芝圃等陪同下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参观了公社幼儿园、敬老院、食堂、面粉厂、棉花试验田等。在视察中,毛泽东边看边问,详细了解七里营公社各方面的工作。8月9日,毛泽东视察山东省农村,向当地干部推荐河南办人民公社的经验,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视察河南、山东农村,热情赞扬人民公社的消息见报后,新乡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现存相关遗迹有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纪念馆、七里营视察田纪念馆、王屯视察田纪念馆。

愚公泉,位于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乡后郭柳村,文物点。“文革”时期,基层党委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历时八年,人工开凿,建设“愚公泉”。愚公泉水利工程的建成,解决了当时北部山区人畜吃水和灌溉问题。愚公泉被誉为世界人工建筑史上的奇迹,先后迎来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国际友人参观。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纪录片《愚公泉》。1975年11月10日,新华社刊登通讯《凤凰山上擒“龙”记——新乡市郊区北站公社开发“愚公泉”的事迹》。

太头村愚公桥,位于辉县市西平罗乡太头村,文物点。1969年12月动工,1970年4月竣工。为表彰建桥民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而得名。桥中间刻有“愚公桥”三字。桥身上分别有“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语录、“水调歌头·游泳”诗文、“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语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提高警惕……”语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语录等红色标语。该桥是当时河南省第一座大跨径公路石拱桥,体现了辉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苦干精神,用事实证明了“辉县人民干得好”。

秋沟红色娘子水库,位于辉县市南寨镇秋沟村,文物点。1974年2月,从修建三郊口水库的工地上,抽调71名石姑娘队员,大干苦干100天,赶在汛期之前,胜利完成了秋沟村长36米、高23米、蓄水20万方的水库建设。为表彰石姑娘队的先进事迹,秋沟村水库被辉县市委命名为“红色娘子水库”。

史来贺故居,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1月史来贺搬迁入住,一直到2003年去世。该建筑具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是历史的见证。

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1957年到1963年,在千亩左右的土地上,连续七年获得平均亩产皮棉127斤的高产,大大改变了该队面貌,改善了群众生活,1964年5月28日,新乡地委发出《关于学习刘庄的通知》。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掀起学刘庄赶刘庄的热潮,使刘庄经验在广大农村开花结果。

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机械厂生产的小喇叭曾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机械厂从仅有三个半人的铁木业组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的大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1984年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写信给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史来贺,祝贺刘庄1983年实现人均收入1000元,勉励刘庄进一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华星药厂于1986年正式投产,1988年产值就超过3000万元,肌苷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1989年12月14日,新乡市委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史来贺学习的决定》。

史来贺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难时代,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创造性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经验,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和科技知识,不断攀登进取的革命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一件件革命文物,浸透了血与火的历史,勾勒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还能感受到,百年奋斗历程中,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文物无言,但它们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汇聚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