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是中国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从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的“银箔镂空刻花”文物来看,辉县剪纸应发源于战国时期。
2008年6月7日,该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保护项目。
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的剪纸作品《集市》
辉县剪纸作为农耕时期文化的产物,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贴剪纸,以烘托节日的气氛和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它不仅反映了民众的观念信仰,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同全国各地的剪纸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的不同,故有其自身特点。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有大小不同的剪刀、各色纸张等,辅助工具有刻刀、蜡盘、锥子、尺子、糨糊等。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轮廓、将画好的轮廓放在八层红宣纸上面并开始剪纸、完成剪纸过程、揭去剪纸上面的样稿纸、将剪纸作品一层层揭开、剪纸作品形成等过程。表现手法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要求要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色彩对比强烈,情景交融,简练明朗,富于想象,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给人一种清丽、高雅的艺术享受。
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的剪纸作品《童年》
在技法上,要求艺人刀功要精细流畅,要剪稳、剪准、剪巧。“万剪不断”是剪纸的高超手法,“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是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该项目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品种众多。按纹样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具、花木、果菜、昆虫、山水。按寓意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趣味。按用途可分为装饰类、民俗类、设计类等。
辉县剪纸以传统民俗为主,作为民俗的陪衬,原生态元素较多,文化内涵厚重、丰富,充满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境界,并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显示了它久盛不衰的生命力。
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在农闲之余进行剪纸创作
剪纸是农耕文明的缩影,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物化形态,其造型与民俗观念是一种互生互长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渗透的文化现象,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爱荣自幼受奶奶影响,酷爱剪纸艺术。她作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继承传统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农村的新民俗,将传统剪纸技法和现代生活元素有机统一起来。2004年1月,作品《父爱》荣获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2018年10月,作品《农村的变化》荣获2018年“星河湾杯”全国剪纸艺术技能大赛上海邀请展一等奖。2019年3月,《民俗系列》作品荣获第四届河南民间艺术展评选活动一等奖。
2018年10月,李爱荣的剪纸作品《农村的变化》
荣获2018年“星河湾杯”全国剪纸艺术技能大赛
上海邀请展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