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共服务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
2021年05月27日 15:06 浏览量:6692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以糯米、面粉为主料,调和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人物、动物、植物、瓜果、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属传统美术的范畴。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1852年(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游艺曹(今菏泽),来到穆李村,与该村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采用可塑性较强的白面和糯米面为原料,由捏塑动物、瓜果发展到捏塑人物,并将作品染成黑、白、蓝、绿、红、黄、紫等多种颜色,形成了今天曹州面。曹州面人也从此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同时,曹州面人大批艺人开始走向全国,逐渐形成了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等三大流派。三派各具特色,以山东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

建国初期,新乡和菏泽都归属平原省,新乡同曹州(山东菏泽市,都盛产小麦,且地域相邻,人员来往频繁,民风相近,曹州面人在新乡传承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面塑04刘玉伟面塑作品《牧野大战(局部)》

新乡面塑工序较为复杂,从面的制作、颜色的调配到人物形象、服装服饰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琐。所用的面粉由三成糯米粉(江米面)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面粉用水和好后,上锅蒸熟即成为面塑基本材料。再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为了增加人物的真实性,往往还要借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胡须、头发、冠顶等。

面塑工序复杂,使用的工具较多,主要有拨子、梳子、篦子、竹签、白蜡和剪刀。拨子有竹质的、角质的、也有树脂的,也可以自己制作。做面塑的时候手微信图片_20200722095442指头要抹一些白蜡,为了防止手指出汗把面粘起来。面塑手法有揉、掀、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点、切、刻、划等,基本表现为巧、快、准、润、炫。巧,即小巧生动。快,是手法娴熟作品干净利落。准,面部、形体造型协调精准。润,面塑肤色、脸色自然温润。炫,面塑色彩绚丽、鲜活。

《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玉伟在创作《买货郎》作品

新乡面塑以传神为主要创作法则,注重人物面部的刻画、眼神的表现以及与动作的协调,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作品形态夸张,头部往往略大于身体比例,头部与身体的往往采用中国传统16.5比例模式。这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风格,而且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粗犷豪放、简练生动,富有雅拙的美感,具有浓郁乡村风味。并且,新乡面塑以现场塑像速度快而在河南独树一帜,微雕面塑作品可以做到厘米大小,人物五官及手足动态能清晰可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探究,新乡面塑对传统的配方进行了改进,注入了一些特殊介质,使塑造出来的作品色彩更加鲜艳、丰富,质感更强,并且能够使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适合长时间保存。特别是运用了将两种或多种深浅不同彩面柔和出自然地渐变色的套色技术,使人物面部、肤色更加逼真。

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玉伟,因家境贫寒,十几岁时便到一家酒店当厨师学徒,学习食品雕刻2003年受汤派面塑传承人李学珍大师精美传神、有思想、有张力的面塑艺术品影响,决心改行学习面塑艺术,到处拜师学。在河南省民俗专家倪宝诚、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李金诚等大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塑风格201898日,面塑作品《十八罗汉》荣获中国第七届工艺美乡土银奖2019318日,面塑作品《核桃过年年俗》荣获第四届河南民间艺术展评奖活动作品类一等奖202063日,面塑作品《抗疫人物系列》荣获河南省群文系众志成 抗击疫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0072209121020193月,刘玉伟的面塑作品《核桃过年民俗》荣获第四届河南民间医术展一等奖。

刘玉伟不仅专注于艺术水平的提升,作品的传神创作,同时注重项目的产业化推进,所研制的面塑原料新配方,绿色环保,可以替代市场上畅销的橡皮泥,进行批量生产。针对幼儿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他编辑并出版了幼儿和小学各个年级的面塑教材。他还主张面塑艺术要生活化,要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将彩面制作成各种精致的、像糖果大小的烘焙食品,供人们品评、消遣。

2015910日,《面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